皇冠体育投注_软件下载

皇冠体育投注_软件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教师发展 > 读书修身

读书修身  专业提升  幸福分享  成长印迹  

“七彩语文杯”第七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观摩心得

来源:教学教研处 发布时间:2018-05-11 点击:

“七彩语文杯”第七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观摩心得

                        皇冠体育投注   王荻

最美人间四月天,小语课堂耀金陵。上周,我有幸去南京观摩了“七彩语文杯”第七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本次大赛的选手来自于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近4000名各省市的代表观摩了这次比赛。比赛历时两天半,分为两个赛场。我观摩的是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报告厅赛场。整整两天半时间,每天早出晚归,除去吃饭时间,基本都在会场观摩,虽然有些疲倦,但是内心却感到十分充实。可以说,这是辛苦并快乐的两天,能参加这样大型的教学盛会,我倍感荣幸。这次观摩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语文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两天半的时间,我们观摩了19节来自各市区选送的代表作以及特级教师潘文彬老师的教学示范,从这些精彩的教学示范中,我们感受到了教学更重视以课标为依据,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堂教学的目标更为明确,诵读理解、拓展应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层次清晰、方法灵活、富有童趣。在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增强、资源意识的丰富、教师朗读、书写、表达素养的全面提升与优化。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黑龙江省大庆市世纪阳光学校的贾野老师带来的五年级课文《皇冠体育投注》。略读教学,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却屡屡受到忽视。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贾老师执教的 《皇冠体育投注》 一课, 可称得上是众多略读篇目中, 写法极为典型的一篇。贾老师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了比较巧妙的设计,并付诸于课堂实践,她的课堂教学环节清晰,力求通过多种策略来凸显略读教学的特色。开篇,贾老师在引领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直指主要人物——刷子李:刷子李的粉刷技术。这是一个简约的环节,极大地挺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文本本身呈现的是两条线索:一条是刷子李完整的粉刷房间的过程,另一条则是徒弟曹小三在看师傅粉刷房间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而贾老师在整节课中,紧紧把握着文章行文的线索来展开设计, 引领着学生通过对内容感悟的同时,感受作家冯骥才行文的章法。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 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中的“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的处理, 展现了贾老师敏锐的语文意识。她紧紧抓住这个最能描摹刷子李技艺高超的描写,引领学生反复品读,并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该描写。在放逐生活的基础上,再一次品读,味道便出来了。略读课文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取舍。这是一个无限可能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教学时间的矛盾。一篇文章可学的内容很多,面面俱到,往往就会面面不到,要做到“三千弱水,只取一瓢”。

于是,我在思考,面对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上的取舍,其关键是要建立在关注文本本 身的特点上。 因为略读课文更多的功能是引领学生运用已有的语文能力感知文本, 所以把握文本的特点是略读课文不“略”读的命脉。

《皇冠体育投注》一文,作家冯骥才如同讲故事一般,“文似看山不喜平”。故事在他的笔下一波三折:由曹小三最初的“不信”到“信”,再由“怀疑”到“确信”,曲径通幽一般。如果教者将这一波三折的行文线索,在细读文本的时候提炼出来,作为行课的路引,那么,课堂上的教学呈现,应当是如同溪水般自然地流淌,展现着对文本的尊重, 对人的阅读习惯的尊重,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尊重。

还有一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皇冠体育投注》一课是萧红的作品,全文充满浓郁的乡村气息,散发出诱人的泥土芬芳,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童年的自由与快乐。文章辞藻朴实、简单,但恰恰是口头的大白话,把学生心中的畅快淋漓地再现出来,使人读了,仿佛童年就在眼前,欢笑就在耳边。王成老师的教学风格如同萧红的笔风一样,简洁而凝练,朴实而风趣,智慧碰撞智慧,激情擦出火花。王老师抓住了文章的灵魂“自由”一词构筑执教理念,把文本的着眼点放在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先从园子中的动植物说起,通过朗读了解到园子带给诸如“黄瓜”“蜂子”“蝴蝶”“倭瓜”“玉米”等生物的自由,转折到,人在这个自由的环境中也同样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景与情交叉在一起,物与人融合在一起,因此,在这个专属于祖父和我的世界中,什么都是开心的、美丽的、充满童话情节的。王老师还努力给学生创设自由的学习环境,不拘泥于按部就班地逐层推进,而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将体现“自由”的段落读到哪,我们的课堂就推进到哪,不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走,而是学生驾御着老师的课堂在行进。可以先读最后一段,也可以先读中间一段,还可以前后轮流转换着读,一切的一切,看似混乱,却乱中有序,章法遒劲。

 王老师通过反复朗读有关园子的语句,品味园子的生机勃勃。 在品读“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那一段,老师老师下足了工夫, 抓住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充分地体现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篇课文的主题是“自由”“快乐” ,如何让学生体会呢?王老师把他的整节课堂设计成了一个“自由快乐”的课堂,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这一点。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呢?张老师引入了 “景物” ,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中,在一次次的个性化朗读体验中,学生逐步体会到了“所有的东西都是自由的。巧夺天工,浑然天成。更难能可贵的是王老师总结出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既教读法,又教写法,最大限度地进行了知识的传授,这样的课堂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课堂设计的一个小练笔“还有什么植物也是自由的?” 又不偏不倚地替学生习作引路。并给学生渗透了“妙用修辞”的写作方法,真正的做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表达与阅读理解应该是融为一体的,阅读课有表达。光说不练的课堂是不行的,哪怕写一个词,写一个字,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养成了用笔去思维,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更严密,更全面。

张老师在教学的结尾时将布置作业与拓展延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课文中作者用诗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有趣的画面,“凄婉” 又从何而来?案就在这部书中,课下请大家去阅读这本萧红的绝笔之作,走进萧红,了解她的生经历,再来读这篇课文,你会读出另一番滋味!乍看,没有什么特别的,其实从课内到课外,从快乐到惋惜,延伸的不是知识,而是历史,因此,这个环节特别与众不同,很实在。

赛事已经结束,歌声渐渐飘远,但赛程中微小的点点滴滴给我留下的感动却越发浓烈。会场中时处可见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全体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最是一年春好处,踏上归程,你我共同回味这次赛事的精彩,比赛结束了,回顾这两天半的激烈比赛,真是感慨万千,收获颇多,一个个环节扣动着比赛者、观摩者的心弦,更是时刻提醒我们,教师要这样做,这次历程将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在赞叹比赛带给我们的精彩之余,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提高我们自身的专业素养?要博览群书,要扎实训练基本功,不断锤炼内功、丰富自我,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让我们共同努力吧!